|
第二集的团队导师call back笑死我了 太神了 |
|
感谢炸鱼薯条的熟肉,让我过瘾地看完了一整季。期待第二季!John也是有编制的人啦哈哈哈哈哈哈哈
//永远记得John那句,动机只是次要的😆😆 |
|
虽然确实每个案子都有等犯人自己坦白的环节显得有些随意,但是这种剧这种小东西真的超对我胃口,案件和迷题的结合足够巧妙,再带点小喜剧,悬疑,巨大阴谋……甚至是我喜欢的兄弟姐妹元素——我不可能找到比这更对胃口的东西了。 |
|
可能不吃这种搞笑随随便便就破案的风格
,以及这种一季讲不完故弄玄虚的超长预告片能不能滚……
ps就这都能8.8???你们吃点好的吧😅 |
|
幽默风趣,案子本身比较一般且不能细思,但每集涉及的字谜都很有意思,ep1对比排除,ep2墙纸,ep3平面图,ep4逆向推理与国际象棋排班,ep5不可能的谜题,ep6调换刀具。角色人设可爱,男主很喜欢被夸夸和解谜,和女主之间的关系写得不错,四叶草书签,四十年的best friend。另外ep5和头脑一起孤独终老的数学老师也写得蛮好的,一生和自己所爱作伴,善良又聪明。 |
|
好久没看过这么有意思的探案&解谜剧了,前两集社恐i人简直百分百共鸣哈哈哈,小幽默都恰到好处并不是需要太多文化背景才能get到的那种(加上炸鱼薯条字幕组注释得非常用心),节奏非常好,配乐也一级棒(而且非常常用贝多芬的曲子,因为贝多芬就叫Ludwig~) |
|
很久没看到这么正统的BBC探案剧了!就是这个感觉太对了!!!John是一个隐居“深山”的解密爱好者~结果某一天受嫂子的邀请开始假装自己的胞兄的身份,一边探案一边寻找胞兄失踪的原因… |
|
编剧自己一个人写一季高质量推理\探案剧 比同期绝大多数同类型美剧编剧强太多了 |
|
男主是在扮演一只企鹅吗?为什么总是有一副不知所措的惊诧表情。45分钟在吹水,破案只有一分钟,还没理解他说什么就破解了 |
|
喜剧谈不上喜剧,探案也不是重点。虽然是每集都有一个案子,但老套就不说了,解密过程都很含糊很大纲,就是给你说一个方向,反正我这么ABCD就能推倒出来了,不要细究。但既然都叫路德维希了,配乐是一等一的,主角们演得好,剧情节奏好,看得挺愉快 |
|
在B站看完,近期最爱。采用最经典不易出错的主线+单元剧模式,创新性地从逻辑推理而非物证、动机、审讯等传统刑侦角度切入,结合突如其来的冷幽默,很难不让人会心一笑。另外全剧都使用改编的贝多芬作品(如《致爱丽丝》、《月光》、《命运》、《葬礼进行曲》、《欢乐颂》、《科里奥兰序曲》等)作为配乐,呼应剧名《Ludwig》,蛮特别的。E1: 互相关联的系列事件,真假话推理;E2: 集体犯罪,找不同;E3: 连环误杀,空间谜题;E4: 鲁布·戈德堡陷阱,逆向国际象棋;E5: 密室谋杀,排除误导线索;E6: 偷换凶器诬陷杀人,场景复原。期待S2! |
|
一百年没见过的米胖重出江湖!!!我可真是太爱了。每一集的梗都很用心,第二集teamwork最好笑23333 puzzle叠加buff。啊,我怎么没有那么聪明,不然就可以享受解谜的快乐了 |
|
当代版神探夏洛克,推理过程的细节不重要,只要通过音乐和蒙太奇让观众觉得主人公很厉害就可以了。 此外,David Mitchell 身上Mark的影子太重了,有点出戏。 |
|
比较另辟蹊径的探案剧,与常规的找杀人动机、排查被害人关系网的破案方式不同,John作为puzzle爱好者只关注“事实逻辑”,时间、地点、行为,各种物证是否形成纯粹的、秩序的逻辑结构。他的推理中没有任何的“人”,几乎不考虑任何人类的情感心理、社会关系,乃至能够如此大言不惭地说“只要知道案件是怎么样发生的就行,凶手的动机有什么用?”。可能稍有遗憾的是剧集并没有很好地展示出主角每次解谜的过程。不过整体上还是制造了很不错的悬念,而且喜剧元素写得非常游刃有余,尤其是teamwork的包袱。很欣赏这种风趣幽默的创作,丝滑流畅让人享受。 |
|
英国人拍推理剧就像中国人拍婆媳剧一样自然 |
|
引人入胜,我们缺乏这样高质量的悬疑探案剧 |
|
好久没遇到这种让人一天看完欲罢不能的探案剧了 比起现在那些苦大仇深硬拖节奏沉闷不堪的探案美剧好太多 |
|
Teamwork!!数学老师又一次帮成年后的Ludwig赶走bullies(aka体育老师 的时候 我要哭了呜呜 好喜欢女主的儿子 乖的不像英国青春期男孩 |
|
英国人真的好喜欢字谜,男主演技很好,这个I人被他诠释得太可爱了,每集幽默不断,叔嫂之间有着微妙的cp感,青梅竹马相互暗恋,藏在心底默默化作亲情,其实案子都有点bug,但整体人物塑造很喜欢,演员也很好,所以是今年最喜欢的英剧,期待下一季 |
|
一口气刷完,酣畅淋漓,仿佛回到十年前看神探夏洛克的时光。支线的小案子虽然经不起推敲但是叙事结构清晰节奏紧凑流畅,笑点很多,台词无废话,典型且高质的英式探案剧。永远佩服英剧强大的角色塑造能力、扎实的剧本、娴熟的叙事技法以及出色的节奏掌控。 |
|
总体来说,解谜安乐椅DCI现场版。密室推理仍然很老套,但是胜在现代化的表现手法。期待第二季快快播映。 |
|
好古典的探案剧,古典音乐做背景,古典配置的谜和解谜,长线案子和短线案子的结合互为表里。举重若轻。 |
|
一口气追完,短小精悍又令人沉浸其中,就观剧体验来说,绝对是今年最惊喜的推理剧!社恐伪装哥哥身份进警局探案的设定,仿佛英剧版《白夜追凶》,当然一对比就迅速高下立判了。六起案件都动用了经典的本格小巧思,结合谜题的趣味感,风味纯正;约翰那种时而慢半拍、时而快半拍的反应,简直是英式冷幽默的代言人;还有贝多芬的古典音乐,每一集中都有恰到好处的插入,带动古典氛围。 |
|
这年头要看味道醇正的破案剧还得是英剧,虽然每集体量偏小不足以编织复杂的案子,但其轻巧的手法和独特的思路还是赋予本剧很强的可看性,结合男主解字谜的特长,非常适配(其实没怎么看明白他在一堆符号中连线、对比、对换,但很爽就是了),英国人真是偏爱puzzle啊!轻微社恐人设讨喜,女主也可爱(我能悄悄嗑一下嘛),团队也各有特色,第二季请速速上桌! |
|
叙事效率很高,开场五分钟,死人、故事风格、人物性格(极强的好奇心、怕死或者对安全感的极度缺失、易沉浸在自我世界中),全交代清楚了。这个人设还挺有趣的,在常见的聪明怪咖中有区隔度,细节做出来的。/人物关系和悬念也很好,配角做的也好。/事件的情境有趣。/第一集的推理段落太无趣,是纯逻辑的而且非常冗杂(不复杂,就是核对时间线,以确定多角色口供中虚假的部分),用口播的形式诠释,而且犯人没有任何反抗,这段还挺减分的。观众在逻辑部分想看到的,会是更多的诡计,即误导和脑筋急转弯。要么要看情感上的东西。/但人设真的很好。/第一集结尾情感点打的不错。我感觉大线设计上会有误导,我已经在猜发生了什么,并且预判自己猜错了。/第二集和第一集创作手法同,单集小案子没有看点,看的是整季的大悬念,弃。 |
|
害挺好看,虽然一个小时讲清一个案子还是不太够。Ludwig既是John喜欢的作曲家+全剧配乐又是John在解谜界的化名/笔名/艺名,John人这么好James是怎么忍心不请他来过圣诞的你这个a-triple-asterisk-hole! |
|
安乐椅神探复兴!故事机巧、主线推进迅速,女主是Anna!第二季想看Robert Webb和Olivia Colman客串(快让我们peep show组重聚! |
|
替身梗,双胞胎哥哥帮弟弟当警察探案,这怎么那么像白夜追凶,哈哈 |
|
脱口而出这不是英国柯南吗,转念一想不对 |
|
英剧真是随便一部就很好看啊,再一次,英国真是优秀侦探(电视剧)的培养皿,这次一个通篇在尴尬的怪咖侦探的解谜思路真是很独特呀,第一个案子都有点晕,到底怎么做到的,让侦探坚持下去的最大驱动力,是哥哥的安危、是解谜的兴趣,但都不及对嫂子的纯粹的、不求回报的爱与关心,呜呜居然好感动,以及再一次英剧演员们演技也总是好出色,每次都逼得没演技的帅哥美女演员无路可逃,细微之处的细微情谊表现好动人;第二季快点快点 |
|
并非推理剧,切几个观察/思考镜头就立马破案,观众顺着滑梯爽流而下即可,算轻松娱乐。全程主要看可爱的i人如何为珍视的人们强行突破i圈生存法则,用解谜思维制霸破案。贝多芬配乐好评。编剧卖给观众一个持续吊人胃口的“mystery box”的写作手法我已经上当太多次了,🙏终极谜题解开的时候不要扑街呀~谨慎4星期待第二季。 |
|
挺有意思,英剧一贯的简练,干脆。有几个疑问,校长之死那一集,凶手能算到开门的人的惊慌反应,他就不怕除了开门的人,还有其他路过的学生,老师吗。最后两集,lucy被算计没问题,但她为啥要拿着刀站到街上去?
只是两疑问,瑕不掩瑜。 |
|
Ludwig解谜题也好,役所广司扫厕所也好,都是他们自己那个丧丧(但开心)的小宇宙里的至高秩序,说得好听点叫“不愿走出舒适区(但舒适区之所以叫舒适区就是因为很舒适啊!)”,说得难听点就是“一把年纪不成家不搞钱不交际不上进整天沉迷在儿时的爱好里这辈子能有什么出息”。
想起自己看过的一些25+人士交友帖,无论哪种性别和性向,在描述“理想的另一半”时普遍会使用的一个形容词是,“有上进心”。这是一个我很难理解的非具象化的条件,但我至少有自知之明,像我这种脱离社会时序&无法精神断奶的巨婴肯定是不符合要求的。每到这时,我就只能用谢尔顿在朋友婚礼上的致辞来自我安慰——“(大意)或许是因为我一个人能得到的快乐已经足够多了,所以才不需要他人的陪伴。那么我就祝你们通过另一半得到的快乐,跟我给我自己的一样多。” |
|
几乎没有推理过程却依然迷人,技巧太值得学习了。 |
|
作为悬疑破案爱好者不能接受这么草率的破案,跟玩剧本杀有什么区别! |
|
一集弃,双胞胎身份切换、警察离奇消失、利用逻辑推理破案、书呆子社交困难症、英式幽默段子结合在一起有一丝新意,但戏剧点不够是最大问题,悬疑搞笑破案肥皂剧啥都想来点结果没有专精,气质不严肃、节奏不紧绷、破案不聪明。 |
|
破案方式有点儿戏,特别是那两个以视觉盲区作为线索的案子,但谁不爱看David Mitchell演这种社恐的聪明角色呢。 |
|
喜感有了,案子一般,风景美 |
|
太好看了,唯一缺点就是主线没有多大进展。希望主线剧情进度会像福尔摩斯而不是像柯南。 |
|
破案过程都有点过于简单,虽然更想看硬核推理,但解谜式游戏感很符合剧设的喜剧风格,轻轻松松也挺欢乐,还是很想接着看后面发生了什么;主角入局动机蛮有新意,希望下一季能给几个可爱配角(尤其Evans警官)更多发挥空间。7/10 |
|
好看!没想到David还能演正剧,也还是算个喜剧,平时一直看他在各种节目里插科打诨地搞笑,认真起来超可爱,其实很符合他有点nerdy的人设!破案太神,逻辑有点弱,但胜在一集一个案子短小精悍,可看性倒还不错。最喜欢Derek Jacobi客串的那个学校案子。 |
|
可爱得过分了。不是改编剧本,每一集都是很认真的创作,每一个角色都那么真实或者说贴地(比如Henry),很像我认识过的那些普通英国朋友们。喜闻BBC续订第二季,但求别红。 |
|
好看,配乐也好,喜欢这种有主线的单元故事剧,细节满满:年少的暗恋和克制的爱意、给读者签名的小彩蛋、可爱的警司搭档、友好的女上司、替身真相揭开后名正言顺的聘用,满满的温温柔柔的感觉🥺。期待第二季 |
|
哥哥entj,弟弟intp,压力人格互换,仿冒者作为失忆者的变形体闯入谋杀案现场。高智商谜题专家加上经典谋杀案元素,我最爱的本格推理可以拥有的一切它都有——唯独缺少了具体的谜题设计和解密环节,只留下谜题概念。很公平,因为这些谜题对于我这样的推理迷来说每个案子都看过100次,所以不如省去无法创新的本格推理设计和做题步骤,直接讲手法概念,甚至还避免了观众无聊吐槽,相当聪明,相当精致。但谢谢它,我终于明白了,对于我个人来说,独爱谜题本身,而不是人物,概念,故事,情感,伦理以及围绕推理的所有流行元素。对于我这样的intp来说,正如主角路德维希一样,我丝毫不关心人类死活,不关注动机和嫌疑人,只求题目够难够具体够有趣。失去了具体的题目,就失去了核心。 |
|
好喜欢它精致的画面和节奏,我就说英音好听!!!不用倍速,感觉到了温暖, Evans 好cute ,like一些英式幽默 |
|
新年看过的最心水的一部剧。看来只有这类小众英剧能扣到我这种死i人的G点。本格体探案本就如此,只是解一个谜题,动机和社会性根源什么的无需探讨,A型血体质的日本人德国人和英国人最热衷与此。就男主的表演就足以秒杀所有艾美奖最佳入围,表演之丝滑,层次之丰富,情绪之细腻,肢体和心理行为之准确,没二十年舞台剧经验不可想象。妙。 |
|
轻松英剧一枚,罪案加社恐 |
|
看的好爽啊啊啊啊啊啊,最近看的最好看的一部探案剧了,英国人你们太会拍了😭 |
|
还蛮好看的呢,虽然破案这块有些一般,为了设计的案情说得通有点太过于刻意了,但过程还是很好玩的。而且还带有喜剧元素,何况男主本身就自带喜剧氛围。看了开头就能坚持看完的吸引力剧集,娱乐性十足。 |
|
我能想到的,就是“可爱”一词,男主人设是可爱的,一众配角也很可爱,整个剧的气场也都透露着小巧可爱。Very nice. |